「本文来历:中安在线」
11月15日出书的《学习时报》刊发《还账“填窟窿”也是政绩》一文引起党员干部热议。文章指出,在还账“填窟窿”上的不肯不敢,往大处说背离了初心任务,是一种典型的不担任不作为,往小处讲则渎职失守,是一种十足的一尘不染,有害无益。
还账“填窟窿”也是政绩,这既是信号,也是导向。党员干部要建立正确的政绩观、权力观、功利观,直面债款窟窿,以负职责敢担任的勇气和风格摸清底数、拿出底牌,力求有所作为、见到成效,在任要还“旧账”,离任不留“新账”,甘当还账“填窟窿”干部。
砥砺一颗“职责心”,接力接责敢担任。账务有新旧之分,但职责却毫无不同。没兴趣没动作,不肯不敢还账“填窟窿”是“官念”犯错、“政绩观”有误差,是懒政、怠政、不作为,其本质上是党性问题、风格问题。关于债款窟窿,逃避不是方法,逃避没有出路,久拖不决、悬而未决则扑朔迷离、扑朔迷离,铢积寸累、根深蒂固处理起来难度就更大。“接位”更要“接力”,“接权”更要“接责”。党员干部决不能“新官不睬旧账”,只做显山露水、“贴金露脸”的显绩,不做“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”的潜绩。要以不畏难、不惧乱,不嫌费事、不怕生事的职责担任,自动招领“旧账”、勇于还清“旧账”,甘做衬托作业、甘抓未成之事,真抓实干、埋头苦干,久久为功、善作善成,不负党和公民重托。
厚植一颗“公仆心”,专心一意真为民。权由民所赋,当为民所用。还账“填窟窿”不是给他人拾掇“烂摊子”,也不是替他人“擦屁股”,而是为大众办实事解难题,关系到大众的休养生息和安危冷暖。在大众眼里,不论上一任、现任,都是党和公民的干部,代表的都是党委、政府。假如前史遗留问题“无人问津”,处理问题许诺成为“言而无信”,则会严峻危害大众的切身利益,严峻影响党委、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,极大违反了我们党“立党为公、执政为民”的执政理念和“专心一意为公民服务”的根本宗旨。大众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党员干部要始终将公民利益“置顶”,只要是大众的急难愁盼,就要事不流亡、义不逃责,斗胆地干、坚决地干,既还清“旧账”又不欠“新账”,真实干出一番经得起公民、前史和实践查验的成果。
据守一颗“无我心”,奉公守法求大我。“专心能够丧邦,专心能够兴邦,只在公私之间尔。”实践作业中,少量党员干部之所以不敢还账“填窟窿”,主要是忧虑“窟窿”太大、水太深,弄不好自己深陷其间,到头来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,吃力不讨好,说到底仍是掺杂太多的私心杂念,过分垂青个人功利。个人功利淡如水,党的工作重如山。党员干部要建立正确的功利观,寻求的“名”当是“共产党员”这个“光芒称号”,寻求的“利”当是公民大众的“最大利益”。要坚持为大公、守大义、求大我,不求“功成在我”、但求“功成有我”,不计较个人功名、不贪慕个人虚荣,脚踏实地、勤勤恳恳,用刚强的党性和过硬的实绩赢得大众的真点赞和洽口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