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FX出品的日本前史剧《幕府将军》成为本年艾美奖最大赢家。这已是这部剧第2次被搬上屏幕,1980年,美剧《幕府》曾获当年艾美奖最佳限制类剧集和金球奖最佳剧集。2024年版的《幕府将军》是该剧的又一次复兴。为何《幕府将军》被不断翻拍,成为美国电视商场赢家?
《幕府将军》折射了西方对日本前史的梦想,尤其是对世界秩序的重构。日本脱亚入欧成为“西方”的一分子,不是二战后,也不是明治维新后,而是距今400多年的十七世纪,即《幕府将军》中德川家康招募英国人为武士并决胜关原之战之时。日本由战国割据走向共同的前史,被《幕府将军》与欧洲新教变革、海权争霸、大英帝国兴起结合。无论是偶然仍是必定,德川家康,这一战国日本的终究赢家,和威廉·亚当斯(代表日后兴起的大英帝国和今天以英美为主的全球化潮流)奇妙地结成同盟,东西成功者强强联手,一同筑造世界新秩序。
始于十六世纪的日本对外敞开
《幕府将军》依据詹姆斯·克拉韦尔1975年的小说《幕府:一部日本小说》(Shogun: A novel of Japan)改编。1980年,依据该小说改编的美剧《幕府》由派拉蒙制造、美国NBC电视台播映,主演为日本著名演员三船敏郎,这本小说还被改编为音乐剧和游戏。
1980年版美剧《幕府》
《幕府将军》中的日本,不是闭关锁国和排外的迂腐民族,而是对外敞开、登高望远、具有庞大世界观的民族。该剧以关原之战为布景,与美国史学界对现代日本的观点共同。在《现代日本的缔造》中,美国史学家马里乌斯·詹森将1600年关原之战作为现代日本的初步,德川家康从此获得最高统治权,幕府准则由此开端。
上图:16世纪葡萄牙黑船来访日本; 下图:19世纪美国黑船来访日本
敞开国门、承受西方,是西方史学家视角下日本进入现代前史的起点。1856年美国黑船来访,并非日本对西方翻开国门的起点,而是此前的300多年,即16世纪末就已对西方敞开。前者是被迫敞开,后者是自动敞开。在西方史学家的视角下:19世纪美国黑船来访后,日本走上明治维新;16世纪葡萄牙黑船来访后,日本走上共同。两次国门敞开中,日本将西方文明吸收到本身文明中。
在美剧《幕府将军》中,16世纪末的日本现已十分“西化”。基督教在日本台甫和武士阶级中的广泛存在,是日本统治者的思维柱石,传教士则扮演着这些权利核心人物的思维导师。电视剧一开端,各台甫及家臣就忠实地礼拜祈求,牧师一再收支官邸,彻底获得台甫信赖。这些崇奉基督教的台甫,正是江户时期被称为“吉祥支丹”的基督徒,源于葡语cristão。
左:人物原型小西行长;右:剧中人物木山右近定长
葡萄牙人来到日本后,神州台甫陈规模性地皈依天主教,包含肥前国的大村氏、有马氏,摄津国的高山氏,丰后国的大友氏等。剧中石田派幕僚、五奉行之一的木山右近定长,取材于前史上实在的两位吉祥支丹台甫,即小西行长和高山右近。小西行长教名奥思定,支撑石田三成举兵敌对德川家康,他的大本营岛原,半个多世纪后爆发了日本前史上最大天主教教案;高山右近笃信天主教,1613年被德川家康流放到菲律宾。
《终究的武士》中的美国武士(左)和《幕府将军》中的英国武士(右)
《幕府将军》的主人公、英国人约翰·布莱克索恩也是基督徒,只不过是被天主教徒视为“异端”的新教徒(Protestant)。踏上日本时,他感到既生疏又了解,这儿已有许多欧洲白人和基督徒,但当他意识到这些欧洲人是天主教徒时,当即发生歹意,劝导德川家康将这些人赶出去。这位“说英语的新教徒”,契合了以英美价值观为主体的西方文明界对日本前史的梦想,日本的每次现代化进程都有位像约翰这样的“说英语的启蒙者”。2003年美国电影《终究的武士》,就描绘了另一位启蒙者:1876年来日本的美国人纳森·阿尔格兰。这些形象,是西方认知下的日本前史中不可或缺的人物。
威廉·亚当斯会晤德川家康
英国新教,为日本带来不同于葡萄牙天主教的影响。约翰·布莱克索恩的原型威廉·亚当斯(William Adams),日文名三浦按针,原是英国水兵,1598年参加荷兰舰队出征亚洲,1600年漂流到日本神州,随德川家康来江户,是德川家康的交际参谋和榜首位英国身世的日本武士。一方面,他经过肃清以天主教徒为代表的葡萄牙实力,帮德川家康根除石田派政敌,获得日本最高权利。他让德川家康知道到,英国与葡萄牙、新教与天主教的敌对,正在以德川家康与石田三成派的敌对在日本闪现。经过与葡萄牙的敌对面英国结盟,德川家康在权利奋斗中取胜。1614年,在威廉·亚当斯主导下,日本天主教会闭幕。另一方面,他帮德川家康构建全新的世界关系。石田派和吉祥支丹台甫与西方的欧洲翻开世界关系,差遣欧使团前往欧洲,而威廉·亚当斯为德川家康另辟蹊径,把目光放到日本以东的美洲新大陆,派使节横跨太平洋抵达新西班牙。1604年,威廉·亚当斯为德川家康制造了榜首个西式造船厂,1608年又担任对外大使,与菲律宾总督罗德里戈·德比韦罗-贝拉斯科触摸,树立日本与新西班牙的正式交际关系。
岛原之乱时,协助幕府戎行冲击天主教徒和葡萄牙人的荷兰战舰
威廉·亚当斯的年代,英国没有在日本树立影响,没有官方来往,他为德川家康挑选了最接近英国的替代者——荷兰。英国与荷兰都是新教国家,处于资本主义萌发阶段,是葡萄牙、西班牙的新晋对手。为敌对葡萄牙人和神州台甫,1604年,在威廉·亚当斯的协调下,德川家康派人前往泰国北大年触摸荷兰东印度公司,约请其来日本交易;1609年荷兰人雅克·斯佩克斯来访日本,获得交易答应朱印状,与日本正式树立交易关系,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,成为仅有独占日本交易的国家。虽然史学家批判德川幕府闭关锁国,但在《幕府将军》视角中,德川幕府并不排外,闭关锁国的方针仅限英国的敌人——西班牙和葡萄牙,却对其时与英国有一同利益的荷兰十分宽恕。1637年的岛原之乱中,荷兰戎行充当了幕府的军事同盟,1641年日本专门为荷兰建“出岛”作驻地,“兰学”影响了日本200多年,是日本在19世纪敏捷习惯现代化的重要根底。
左:前史原型人物细川伽罗奢;右:剧中人物户田鞠子
在《幕府将军》营建的对西方敞开的日本场域中,新教和天主教的敌对,奇妙地落脚在户田鞠子身上。其原型细川伽罗奢,是个集敌对面于一身的敌对体:她是“本能寺之变”中杀戮织田信长的明智光秀之女,又为架空丰臣家正统、攫取权利的德川家康干事;她是忠实的天主教徒,却也认同威廉·亚当斯的新教崇奉,会讲流利英语;她笃信基督教生死观,也臣服于日本切腹自杀的逝世观。终究,全剧以她的自我献身为全部敌对的终极出口,德川家康赢得政权,日本迈入现代化,参加了英国人布局的全球新秩序。
英日联盟与世界新秩序
《幕府将军》将日本战国前史,抛入更庞大的世界版图内。16世纪正值欧洲宗教变革之际,既有天主教和新教的教派之争,也有英荷新殖民帝国与西葡旧殖民帝国之争,基督教派之争和全球殖民地规模之争,是讨论日本现代史的布景和条件。
英国人与葡萄牙人在日本的竞赛,也是欧洲宗教变革中的新教与天主教的奋斗。图为《幕府将军》剧照
1517年,马丁·路德宣布《九十五条论纲》,经法国神学家加尔文、瑞士宗教变革者乌尔里希·慈运理、英国亨利八世国王,基督教在欧洲完结了教派别离,构成罗马天主教与新教敌对。德川家康与石田三成的奋斗,被《幕府将军》奇妙转化为欧洲宗教变革在东瀛的延伸,即新教与天主教、新殖民国家与旧殖民国家在东瀛的争夺战。全剧榜首集就说明丰臣秀吉逝世后操纵政权的元老高层,都是天主教徒:原型为大谷吉继的大野晴信、原型为小西行长的木山右近定长,还有丰臣政权的忠实守护者、原型为石田三成的石堂和成,虽未直接点明石堂和成是不是教徒,但他将会说日语的葡萄牙传教士视为心腹。
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
德川家康的盟友威廉·亚当斯是英国新教徒。彼时的英国正在兴起,但没有树立霸主位置。1600年的英国正处伊丽莎白一世年代,康复了新教在英国的位置,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,树立英国的海洋位置。不过,其时的英国虽获得一定海权,影响力仍不如最大殖民国西班牙、欧洲最强国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,在欧洲旧大陆上归于二流国家,直到1688年英国才完结光荣革命,走上君主立宪,正式敞开大不列颠光辉。此外,英国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,但1590年的西班牙战事中英国很快就失利了,随即与西班牙签定合约,完毕敌对。尔后,英国将海外布局要点放在其时无人注重的北美,即今天美国的弗吉尼亚,将之作为榜首块海外殖民地,亚洲,特别是远东的日本,并非英国的要点。
威廉·亚当斯是超前的,可谓逾越了年代限制。在英国海上实力尚不足以敌对西葡老殖民国之际,却在日本这个场域打败了葡萄牙。他一到日本,就向德川家康透露了西葡分割世界的野心,早在1494年,即威廉·亚当斯抵达日本的100多年前,西班牙与葡萄牙就已签定《托德西利亚斯公约》,对世界划分了实力规模,将教皇子午线以西归西班牙,以东归葡萄牙。
会晤德川家康的威廉·亚当斯。《幕府将军》剧照
影响现代日本的西方人,不只英国人威廉·亚当斯。榜首个帆海到日本的葡萄牙人安东尼奥·达·莫塔、带领日本遣欧使团初次抵达欧洲的意大利人范礼安、兰学开创者西博尔德等等,都对日本前史做出奉献。在日本一方,安土桃山年代还有许多台甫都十分注重世界交流,例如与葡萄牙人协作的织田信长、让欧洲人初次得知日本存在的神州吉祥支丹台甫,和差遣使团去美洲的伊达政宗等。但《幕府将军》挑选性地荫蔽了其他现实,只选取了英国人威廉·亚当斯和与英国人协作的德川家康这对组合,弱化了其他欧洲人和日本台甫之间的互动。威廉·亚当斯被塑造成大英帝国在亚洲的领路人,引导日本成功者德川家康走上巅峰。
《幕府将军》里的德川家康也具有这种超前性,被塑造成一位具有未来远见、有精准猜测世界大势才能的首领。他在英国没有彻底兴起时,就挑选了与英国和后来的荷兰结盟,排挤葡萄牙,从后来的前史看,他都做了正确挑选,即挑选与成功方结盟,契合前史大趋势。大帆海年代的全球霸权之争中,葡萄牙和西班牙从开端的建议者,到逐步式微,被荷兰、英国等更强壮的新式工业和资本主义国家替代,这种自由交易和全球化继续至今,英联邦和说英语的美国等国仍是今天全球化的建议国和最大受益者。能够说,德川家康为日本挑选了正确的盟友,赌对了国运。早在17世纪就开端的“英日联盟”,为日本参加西方阵营和全球发达国家沙龙奠定了根底。
关于1862年“生麦事情”的日本浮世绘
这种英日结盟的奇妙互动,在260多年后的1863年又一次演出。美国黑船到访日本后的第十年,英国与日本再次前史性相遇。不同于1600年的那次偶遇,1863年的英国已是世界最强壮的殖民帝国,英国军舰向鹿儿岛湾的萨摩藩建议轰击,以示对日本的不满和报复。与威廉·亚当斯难以想象地被劫持类似,1862年四位英国人因不明白“见了武士应垂头”的礼仪,被萨摩藩武士杀戮,这起“生麦事情”成为萨英战争导火线。但与威廉·亚当斯被当俘虏的弱势位置比较,这次英国人强势得多,具有最强水兵的英国,实力远超日本萨摩藩。
相差三个世纪的英日互动,结局却奇迹般类似。威廉·亚当斯没有被杀戮,反被德川家康视为同盟,参加日本交际建设中。萨摩藩实权者岛津久光与德川家康的挑选和命运也十分近似,1863年,他虽打败军现实力更强的英国,却看出英国更凶猛的国力和世界趋势,即便在战争成功方的优势位置上,也甘心“阿谀奉承”向英国赔款,为的是树立英国-萨摩藩同盟和交易关系。这种“阿谀奉承”很快被证明是“登高望远”,由于一年后的倒幕运动中,岛津久光就借英国之力尊王攘夷,建立明治帝国政府;1865年,他又派学生去英国学习先进常识,诞生了缔造日本现代教育准则的森有礼、批改不平等公约的交际官寺岛宗则、经济界领导人五代友厚等明治维新前驱。
前史胜败观与切腹奇迹
除了从世界环境层面,将日本前史拉入世界秩序中,《幕府将军》也投射了西方法的输赢观,这与日本的胜败观不同。《幕府将军》中的石田三成,被塑造成反派,乃至妄图与丰臣秀吉的遗孀通婚,是个妄图承继丰臣权利以满意私欲的小人;德川家康则是正派的大将风仪,是被五大佬一再暗杀估量的受害者,乃至不吝前往大阪赎罪屈服,起兵是无可奈何的正义之战。这种“成王败寇”的史观,符合西方的成功者叙事,凭借对德川家康的赞许,美化德川家康的英国盟友。
对关原之战的前史观点,日本给出了与《幕府将军》不同的情绪。日本人对失利者深深尊重和怜惜,对事物的衰落凋谢,抱有欣赏爱怜情绪,由此发生一种被称为“物哀精力”的美学。日本NHK前史节目《滚动前史的时间》对石田三成的点评是:“他具有不输于任何人的东西,是胸襟全国的智者,作为丰臣秀吉的左膀右臂共同国家。他的方针是不让日本再回到战乱之世”;世界日本文明研讨教授笠谷和比古以为,“前史大部分是成功者的前史,成功者被大大美化,而败者则被不公平地降低”;在2017年日本制造的本乡电影《关原之战》中,石田三成由冈田准一扮演,是忠实正面的形象,宁死不屈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,而由役所广司扮演的德川家康,则是心胸颇深、足智多谋的夺权者。
德川家臣切腹自杀。《幕府将军》剧照
切腹也在《幕府将军》中屡次呈现,对日本武士的自杀献身精力,更多是猎奇窥视,以奇迹的方法,满意西方观众对切腹的窥视欲。许多切腹情节不合常理,到了难以想象的境地。电视剧开端榜首集,维护主公德川家康的家臣,反而由于忠心耿耿而被赐死,以“愚忠”为耻,走上了切腹自杀之路。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不只自己赴死,连刚出生的儿子也要一同赴死,留下的遗孀宇佐见藤还要当德川家奴,在德川家康的指令下,作威廉·亚当斯的爱人。
德川家康的忠臣户田广松切腹自杀。《幕府将军》剧照
德川家康的忠臣户田广松切腹自杀,也是由于“过于忠实”,剧情更是到了不明道理的境地。户田广松的原型人物是效忠织田、丰臣和德川三代元老的细川藤孝。他不只对德川家康忠心耿耿,更对德川家康方案向石田派屈服、决计赴死的妄自菲薄情绪深表遗憾,屡次力谏德川家康不要自我抛弃、功败垂成,而应正面抗敌。为此,德川家康以切腹自杀为规范,要求户田广松经过自杀来向其表忠心。户田广松的切腹,并非因羞愧羞耻而自杀,而是用来作为其一片忠心的证明。
《幕府将军》对关原之战的处理,也挑选性地绕开了前史现实。德川家康之所以能决胜关原之战,最大要素是小早川秀秋的倒戈,没有小早川对西军的变节,在这场战争中人数不占优势的德川东军并无胜算。但《幕府将军》却跳过了这段各家武士背地里撮合比赛和隐秘结盟的前史,将成功的要害落在户田鞠子,即细川伽罗奢身上。
户田鞠子妄图切腹自杀。《幕府将军》剧照
户田鞠子,这个集天主教崇奉和对英国新教徒怜惜于一体的敌对人物,从出生起就带着“原罪”,她是叛徒的女儿,又效忠德川家康。她像大多数日本女人相同承受了不甘愿的日式婚姻,却也与英国人开展出婚外情。她的切腹自杀充溢奋斗张力,一面是羞耻心驱动的切腹,一面是天主教崇奉制止的自杀。这个人物终究没有经过切腹死去,而是经过对别人的献身维护,完结日式献身精力和基督教赎罪精力的共同。
大帆海年代的日本世界观
虽然《幕府将军》与日本实在前史有收支,但对战国时期日本国门敞开的描绘,仍是有实在前史根底的。战国时期的日本台甫,已屡次测验出海远航,与大帆海年代欧洲的远洋出征遥遥相对。
欧洲是日本台甫最早启航抵达的当地。借葡萄牙人帆海的脚步,从葡属殖民地游览到欧洲。1582年,日本神州吉祥支丹台甫大友宗麟、大村纯忠、有马晴信,向罗马教廷差遣了由四名天主教徒少年组成的遣欧使团,使团由耶稣会的范礼安带领,让欧洲人榜初次知道日本的存在。1582年,使团从长崎动身,经澳门、马六甲、非洲,进入葡萄牙里斯本,后又去西班牙马德里会晤国王腓力二世、在佛罗伦萨会晤美第奇宗族、在罗马会晤教皇额我略十三世,相继拜访威尼斯、维罗纳、米兰,1590年从里斯本回到日本,完毕8年的欧洲游览。
《四都図世界図》是日本制造的、以大西洋为中心的地图屏风,保藏于神户市立博物馆
跨过太平洋的美洲游览,是日本东部区域台甫更重视的通航道路。德川家康的同盟伊达政宗,就派出大使支仓常长向东飞行。支仓常长挑选了与天正遣欧少年使团相反的途径,由日本向东横跨太平洋,抵达墨西哥、加勒比海,再跨过大西洋抵达欧洲。
支仓常长画像
1611年,在伊达政宗支撑下,支仓常长制作大型帆船“伊达村号”。1613年,在西班牙探险者比斯卡伊诺连的引路下,带领日本使团前往坐落中美洲的新西班牙,即今天的墨西哥。在墨西哥逗留一年后,1614年又从墨西哥圣荷西前往欧洲,在马德里会晤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并转交伊达政宗的交易恳求书。1614-1617年,他在西班牙、法国、意大利游历三年,再从西班牙塞维利亚起程回来墨西哥,经菲律宾,1620年抵达日本。
威廉·亚当斯与日本武士商量帆海技巧。《幕府将军》剧照
德川幕府还致力于开展与亚洲国家的通航交易。据官方计算,1604-1635年的32年间,共356船次日本商船得到海交际易答应证渡帆海外,均匀每年11船次,目的地为台湾岛、吕宋、柬埔寨、交趾、暹罗等区域。许多日本人因而移居海外,迁移到东南亚各地构成日本人町。参加亚洲交易来往的台甫,包含岛津忠恒、锅岛直茂、加藤清正、大村纯信、松浦镇信、细川忠兴、五岛玄雅、有马晴信、龟井兹矩、山口直友等10人。
日本制作的《勒班陀战争图》屏风
战国年代的日本统治者,对其时世界的世界时势也十分重视。1571年,西班牙、威尼斯的神圣同盟舰队,与奥斯曼帝国水兵在希腊爱奥尼亚海翻开勒班陀海战,终究神圣同盟舰队获得成功,这也是基督教欧洲和伊斯兰教国家一次前史性的比赛,是西方古典年代以来最大海战。日本统治者十分重视这场战争,经过制作关于该战争的屏风,调查海战形势,学习开展海洋力气。
小说《幕府》封面
《幕府将军》的原作小说《幕府》,被许多西方读者当作知道日本前史的入门级教科书。1980年,这本小说卖出600万本,成为最大畅销书,极大影响了西方对日本的认知。《纽约时报》书评人韦伯斯特(Webster Schott)曾点评道:“还没有一部小说像这本相同招引我,一旦翻开这本书,就再也停不下来。”书本《学习幕府:日本前史与西方梦想》的修改亨利·史密斯(Henry Smith)曾估量,在美国大学院校中学习日本前史的学生中,20-50%都读过《幕府》,“它几乎是日本前史与文明的虚拟百科全书,在这本50万字的小说中,读者能够了解到他们想知道的关于日本的全部。受这本书影响的读者数量,已超越二战后一切学者、记者、文学家关于日本作品的总和。”
虽然西方媒体以为我国喜爱对日本着重“受我国文明影响”,但从《幕府将军》来看,西方眼中的日本,也是个“受西方文明影响”的国度。原作小说《幕府》的作者詹姆斯·克拉韦尔,曾是二战时期的日军战俘,曾被俘虏于英属新加坡樟宜监狱长达三年,对日本的观点也有“俘虏”式心态,既崇拜日本的力气,又强即将日本的开展壮大与英国挂上钩。在《今天前史》(History Today)杂志中,亨利·史密斯批判《幕府》是“以西方的过错方法进行关于日本的布道”。
小说《幕府》在西方引发了“日本热”,作者詹姆斯·克拉韦尔因而功成名就,成为西方社会的日本代言人。“曾有个中东石油国家领袖找到我,期望我能为他的国家也写一部像《幕府》这样的小说,”詹姆斯·克拉韦尔回想道,“作为酬劳,他愿赠我一艘原油运输船。”
文/劳拉申
(本文来自汹涌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汹涌新闻”APP)